討論:近側發展區間

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。
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          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丙級
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:
心理學專題 (獲評丙級低重要度
本條目頁屬於心理學專題範疇,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心理學類內容。如果您有意參與,請瀏覽專題主頁、參與討論,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。
 丙級  根據品質評級標準,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
   根據重要度評級標準,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

有關本條目的譯名問題[編輯]

是這樣的,所有我譯的還有改動過的維高斯基相關條目,都把ZPD譯為"近側發展區間"。

我知道這個名詞在中文裏,不管是在台灣還是在中國,都並沒有約定俗成的譯法。我自己是比較習慣使用"近側"這個詞來譯 proximal. 這個單字本條目譯為"可發展區域",我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意見。反而是在維高斯基條目中使用的"可能發展區"譯法,我比較不能同意。其實,我見過的譯法還有「潛力發展區」、「接近發展區」、「基本成長區」、「最佳發展區」等諸用法。

但是,觀察proximal這個字,似乎並沒有以上所謂「最佳」、「潛力」、「基本」、「可能」等意。顧及Vygotsky原意,為兒童「超越實際階段,往潛在能力拉近」之意,故採較有能動意味之「近側」譯法。我覺得近側這兩個字,有向某個地方慢慢偷偷靠近的感覺。如果老師或大人能對孩子施以"適當的推力",那麼這個靠近是可以期待的。這似乎比較符合ZPD理論原意。

這個條目的譯法,是投機取巧的方式,(把porximal乾脆用個"可"帶過)。不過在對譯法沒有共識之前,這種投機取巧搞不好才是最佳解決之道!我不知道"重定向"是否可以解決這種多重譯法的困擾,如果可以的話,該如何解決呢?--Edcat 15:29 2005年2月16日 (UTC)

就照你的意思吧。因為我讀的都是英語,沒有中譯的。--石添小草 18:22 2005年2月16日 (UTC)

算是...譯完了吧...[編輯]

請哪位網兄再檢查一下。 原文要按編輯才會出來,學石添小草兄用網頁註解的方式留下來的。

另外,有關譯名,其實是我自己喜歡這個譯法。事實上還有很多討論的空間,我的一些同事就認為這個譯名很糟。大家再討論吧!--Edcat||一滴喵 12:39 2005年2月19日 (UTC)


再談譯名問題[編輯]

「最佳發展區間」是我所聽過比較正式的譯名;而ZPD理論與Lev Vygotsky是分不開的,所以如果把Vygotsky的名字給帶上,再加上「發展區間」(i.e.維高斯基的發展區間理論)就很容易理解了。--kpc 06:49 2005年4月22日 (UTC)

現在比較佳的說法應該是叫做「最近發展區域」現在大陸的教材和論文發表都在用這個叫法,從google上的詞條就可以看的出來,叫「最佳」和「近側」的 都沒有「最近發展區域」這個詞條顯示的多。 以上,個人意見。--Tongza (留言) 2010年1月7日 (四) 17:02 (UTC)[回覆]

加了一個附圖讓讀者方便理解[編輯]

只要有幫助就學到
學習者
不用幫助下
就做得
學習者無法做到
第二個圓圈代表ZPD,學習單靠自己不能做到,但是若有幫助就可以完成。

取自英文版Wiki Curtis留言2019年3月24日 (日) 14:40 (UTC)[回覆]

譯名問題[編輯]

目前中國大陸所見的教育學、心理學書籍均將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譯為「最近發展區」,在搜尋引擎上以簡體中文搜索也是「最近發展區」遠多於「近側發展區間」,建議在條目內建立轉換組。--Eguersi留言2022年5月3日 (二) 09:55 (UTC)[回覆]